崎頂隧道小檔案
◎民國17年(西元1928年),因香山竹南間改道所建,二號隧道南端設有崎頂信號場(號誌站),負責交會列車管制。
◎民國64年起台鐵推動鐵路電氣化工程,崎頂一、二號隧道因不利電氣化工程,基於行車安全考量將路線西移,隧道遂廢棄不用。
◎民國67年(西元1978 年)元月,基隆到竹南電氣化工程完工通車,兩座隧道從此封閉,20多年乏人問津,周邊雜草叢生。
◎ 民國94年6月24日 公告登錄為苗栗縣歷史建築。 竹南鎮公所整理隧道周邊環境,打造成崎頂隧道文化公園,景象煥然一新,吸引鐵道迷、攝影家來此捕捉舊鐵道的風情。
◎崎頂一號隧道長約130.78公尺,二號隧道長約67.48公尺,寬度近8公尺,兩座隧道相距約50公尺,一長一短,故有「子母隧道」之稱;雙軌隧道之設計,是當年繼基隆竹仔嶺隧道、六堵隧道(現七堵上行隧道)之後,少有的雙線鐵路隧道,也是苗栗縣唯一的鐵路雙線子母舊隧道。
難得出太陽,騎著老媽的淑女車出外走走,突發奇想決定往崎頂子母隧道,試試自己的能耐
騎上西濱後,才想起腳踏車是否能騎上快速道路?可不要成為第一位騎腳踏車上西濱而被開罰單的人,越想越毛,遇到出口趕緊離開
竹南鎮山寮鈴木埤生態水岸休憩公園,在竹南龍鳳里,介於北二高高架道路和西濱公路之間的一個小埤塘
鈴木埤早期是水利調節池,但遭人惡意傾倒汙泥、垃圾,汙染嚴重,經由鎮公所和龍鳳里辦公處爭取,獲得縣府重視,補助經費辦理整治,進行綠美化和水岸生態休憩公園的規劃工程,已從臭池塘變成了景觀湖,並更名生態水岸休憩公園,成為竹南八景之一。
太陽能造型路燈
鈴木埤生態園區一隅
除了我以外,在這賞美景的有1條狗、2隻白鷺鷥、3隻綠頭鴨
據說要到這個小地方有指標但不明顯,這樣人煙更為稀少。若不是擔心被開罰單而下西濱道路,身為在地竹南人的我還真不知有這地方呢
過了涵洞後多半是上波路段,真想打道回府,乾脆就在「動物用藥品檢定分所」前休息
終於到了目的地~崎頂火車站
藍白候車室看起來很清爽、舒服
近年來台鐵將一些乘客較少的站改為招呼站,僅設有候車月台而無站務人員,且不辦理行車業務(售票口)之車站,因此每次火車經過時,都會特別按鳴警告乘客別太靠近月台邊
站在第一月台上可以看見不遠處的觀景台
崎頂觀景台位在崎頂車站北方約50公尺處,走上觀景台遠眺景色還不錯,可惜天氣差了些,要不應該可以看的更遠,只能看一點點的台灣海峽
觀景台上還題著老衢觀海,怕大家不會唸還標上注音呢,挺貼心滴
觀景台旁有條步到可通往「子母隧道」,路程約500公尺,走下階梯往前看怎麼有荒涼的感覺
沿著鐵路繼續前行,路旁盡是些奇怪的樹
終於瞧見前方的隧道口,這一小段路走的心慌慌,完全不見任何人影有點擔心走錯路
通往古砲台的羊腸小徑
沿著鐵道走到隧道口,可以看到洞門設計相當別緻,採用洋灰磚(水泥磚)砌成洞門,造型簡單又不失氣派,加上雙軌隧道洞口寬闊,台灣早期許多列車廣告宣傳照片,都是到這裡取景;隧道內襯上半部的圓拱是採用紅磚襯砌,下半部的側壁則延續運用水泥磚襯砌。
二號隧道內沒有鐵軌只有水泥路,另一旁則是碎石路
斑白牆面上零亂散布的小坑洞,還留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末期,轟炸機機關槍掃射的彈孔痕跡
觀光解說牌介紹著子母隧道的歷史
一號隧道內是鋪設鐵軌及枕木並灑上細沙
隧道前鋪設了一小段的鐵軌
快進站了,火車最高限速125
走到這終於有看見人了,鬆了一口氣
這裡似乎才是隧道文化公園的入口,實在很好奇路的盡頭是通往哪哩,惦惦自己的腳力,決定放棄,這一小段路程不時可瞧見火車經過
這段路對於缺乏運動的我是個新挑戰,相信再練習應該會走更遠才是,加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