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溪支線鐵路是目前台灣僅存的三大支線鐵路(平溪、內灣、集集)之一,也是北台灣最富觀光價值的鐵路支線,由三貂嶺到菁桐,總長度12.9公里,沿著彎曲險峻的基隆河谷穿梭,共計經過15座橋樑與6座隧道。
05:41抵達竹南車站,黑摸摸的天氣,很久沒這麼早出門
原以為是空無一人的車廂,坐定才發現在我座位前已有一位小姐在那睡覺了
因為火車設備問題7:58在七堵站更換火車繼續行駛,而耽誤一些時間,第一次碰到這種情形,直覺好笑
八堵車站,特色的樑柱造型
平溪線火車以柴油引擎作為動力來源,沿途共設9個站,由瑞芳經侯硐、三貂嶺、大華、十分、望古、嶺腳、平溪至菁桐。
到瑞芳站後,不用出月台直接在月台上櫃臺購買"平溪線一日週遊劵",全票52 元,優待票28元,若要去較多點這樣比較划算,據說去十分大瀑布門票也有打折。在第二月台下車買了一日劵後,經過具有濃厚復古味的地下道轉往第一月台改搭平溪支線小火車,在月台上等到8:45小火車,根據眾多格友的意見首先來到最後一站『菁桐』,約9:29到。
下火車第一件事當然是拍拍彩繪列車及古老木造車站~菁桐車站,菁桐火車站建於1929年10月1日已有70多年歲月,車站仍然保留1920年始建時迷人風采,車站內有古老鐵路機具,非常值得一探的老式月台。
這蜘蛛網結的多美
背對車站在鐵軌的左邊就是荒廢多年的「石底煤礦場」遺跡,是台陽礦業公司在日據時代開鑿石底大斜坑時所遺留下來的,可以想像煤礦工業盛行的景況。
洗選煤場於1921年興建,老舊斑駁的石柱仍孤傲挺拔,紅磚建築也是菁桐地標,2000年時洗選煤場與菁桐車站同時入選為台灣百大歷史建築。當初在鐵軌旁卸下煤礦後就會送到這裡來選洗煤礦,將煤礦進一步處理,接著直接由火車載運出去,現在它的頂部已經改成一家礦場咖啡,跨過鐵路到另一邊爬上階梯可到達。
在頗具歷史洗煤場走累了坐下來在高處喝杯咖啡似乎不錯,心動不如馬上行動,因此我們點了鎮店招牌~海鹽拿鐵,坐在陽台上或窗邊邊喝咖啡邊欣賞整個菁桐的景色。
剛開始咖啡口感還不錯,喝到一半才發現有些甜,幸好是牛奶的甜,不愛甜的寶蓮只好自己加點水來沖淡甜甜的感覺。
10:45休息夠了繼續沿著斜坡往上走,不久便可以看到「石底大斜坑」,走在石底煤礦的礦區裡,荒涼的礦場,破舊的建物,殘牆頹圮,斜坑廢鐵,周遭彌漫著一股滄桑的氣氛。
「石底大斜坑」興建於民國26年,生產的石底炭(俗稱「台灣煤」),蘊藏豐富,煤質絕佳,這裡曾經是全台產煤量最多的單一坑口。礦坑內規模南北總長約5公里,寬約1.5公里,深度則有1公里,深度等同於海平面下730公尺,為全台開採最久、面積最廣也最深的礦坑。坑內積水成池,深入地下一公里長的坑道如今已成一片水世界。坑口旁的石柱,刻著「昭和十二年(1937年)三月起工」。
11:03火車站前短短1、2百公尺的老街往右走有菁桐礦業生活館、菁桐鐵道文物館。
菁桐近年來流行寫祈願竹筒的活動,走在菁桐老街可以發現路旁掛滿竹筒,每個竹筒上都寫滿了遊客對未來的願望。走到底可以看見一部已經停駛的運煤火車頭,上面掛滿旅客們滿滿願望的竹桶。
11:06「楊家雞捲」是傳承三代的老店,店內的擺設有點像在車站的候車室裡頭。
雞捲一份50元,原以為是老老闆手上正在切的那份再下去油炸,看起來應該不錯吃,結果旁邊的年輕人卻拿起旁邊已炸好的雞捲給我們,應該酥脆的外皮或許有些炸過頭感覺粉吃油,或許自己吃的淡不太能接受,感覺有些落差。
出車站往左走,會看到一面菁桐附近點地圖,到底在大馬路中間立著象徵媒礦業歷史的一座雕像。
經過經過一個斜坡往下走便到了另一個歷史建築「太子賓館」,它是日式庭園風格的建築,當初原本要用來接待來訪的皇太子,可是最後似乎沒有成行。外表看起來像是幽靜的一般民房,門外看板介紹說,1939稱為台陽「石底俱樂部」,2002改為「菁桐太子賓館」,2012則以「函雅」名稱出現。進入參觀需付費,每人150元(附茶點與明信片)、平溪區設籍居民出示身分證明可享優待票70元(附明信片),很多人都是看看就走。
沿著斜坡下去,有條小河,河岸的風景也蠻寫意的,在那散步散步感覺真的不錯,一些建築也都有日式風味在裡頭。
昔日菁桐煤礦礦場場長居住的宿舍,已做為民宿並供應簡餐及咖啡,取名為「皇宮」,頗為貴氣。
最後便慢慢往菁桐車站方向走,準備搭11:55的車往平溪去。
旅遊景點:菁桐石底煤礦降煤場遺跡、菁桐站木造站房
旅遊時間:20130228